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健康保健

世医科普|万物收藏始立冬 “补冬”模式速速启动!

时间:2025-11-14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11月7日进入立冬节气。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与冬季的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显著下降,寒气渐浓,水始冰,地渐冻,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于休止,草木凋零,蛰虫伏藏,故称“立冬”。立冬是反映季节转换、寒潮降临的重要节令,意味着寒冷气候的开始,万物进入休养、积蓄的阶段,正如农谚所言“立冬补冬,补嘴空”,此时民间素有进补养生、储备能量的传统。

  立冬物候

  初候,水始冰:立冬时节,北方地区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河水、湖水表面开始结薄冰,但冰层尚浅,未至坚厚。自然界寒气初凝,水体逐渐凝固,是冬季来临的直观征兆。

  二候,地始冻:随着寒气深入,土壤中的水分因冷凝固,地表逐渐板结冻结,呈现坚硬之态。土地封冻,虫蚁蛰伏,草木根系深藏,大地进入静养状态。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蜃为蛤蜊类大蚌。古人观察到立冬后野鸡踪迹减少,而蚌类现身水滨,其壳纹似雉羽,故以“雉化蜃”比喻万物潜藏、阴阳交替的自然现象。

  立冬起居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昼短夜长尤为显著,宜早卧晚起(建议21:30前入睡,7:00后起床),以顺应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冬令规律。睡眠时,关窗防风寒,尤其注意肩背、腰部保暖,避免夜半起身受凉。

  防寒固表,暖护头足:寒气自下而上,需重点保暖足部,穿厚袜、棉鞋,睡前热水泡脚,并搓揉脚心。头部为诸阳之会,外出宜戴帽围巾,护住颈后风池穴。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20℃,避免过暖耗伤阳气。

  动静有度,避寒就温:衣着宜分层穿搭,内层吸湿透气,外层防风防寒,材质以羊毛、羽绒为佳。减少清晨与夜间外出,运动宜在日出后或午后温暖时段,忌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立冬饮食

  温补滋阴,补肾填精:冬季对应肾脏,饮食宜温补与滋阴并重,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鳝鱼等温性肉类,以及黑芝麻、黑豆、核桃、木耳等黑色食物。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黑豆排骨汤、栗子焖鸡等菜品。

  增苦少咸,养心助肾: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莴笋)以养心气,减少盐分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多食山药、红薯、南瓜等根茎类蔬菜,健脾益肺,补充能量。

  热食软食,忌生冷硬:避免生冷瓜果、冰镇饮料,以免损伤脾阳。食材以炖、煮、蒸为主,如热粥、汤羹、煨饭,既易消化又暖身养胃。立冬前后可腌制冬菜、酿制米酒,顺应冬藏习俗。

  运动建议

  立冬后,运动时间宜在日出后的上午9-10点或下午14-16点,避开寒霜晨露。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瑜伽等舒缓运动,以微热不出汗为度,重在收敛精气。运动前充分拉伸,结束后及时添衣,防止寒气入侵。老年人可多进行室内活动,如揉腹、叩齿、深呼吸等。

  情志调养

  冬季万物萧瑟,易引发忧郁沉闷之情,宜保持情绪平和,神志内敛。可通过晒太阳、赏雪景、观松竹等户外活动静心养性,或居家阅读、品茶、听温和音乐以安神定志。遇事不宜过度劳神,多与亲友围炉交谈,培养宽厚从容之心。可常按揉膻中穴、神门穴以宁心安神。

  穴位养生

  立冬养生重在补肾藏精、温阳防寒、健脾益肺,可重点按摩以下穴位:

  1.关元穴(脐下3寸):艾灸或掌心温敷15-20分钟,培元固本,温通下焦,为冬季储存阳气。

  2.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或搓热至透暖,补肾壮腰,防治腰膝冷痛。

  3.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每晚搓热或艾灸10分钟,引火归元,暖足固肾,改善冬季手脚冰凉。

  4.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按揉或艾灸5-10分钟,健脾温中,增强抗寒能力。

  5.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或摩擦至发热,通阳散寒,预防风寒感冒。

  立冬者,万物收藏而寒气始盛也,秋尽冬来,阴阳交替之际,养生当以“藏”为纲,宜温肾暖中,健脾益精,安神守志,使精气内敛而不泄,方能顺应冬令闭藏之道,蓄力待春,根基稳固。

  温馨提醒,养生技巧不能取代专业治疗,如有明显不适或需要更全面、精准的专业调理,请及时来中医科就诊。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覆盖内科、针灸、正骨推拿等领域,除糖尿病、男科、肿瘤等优势病种外,对于日常调理、脏腑失调、劳伤虚损等建立了全面的治疗和调理体系。

  具体事宜可拨打010-63926071电话咨询,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511/t20251114_42809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