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监测认证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间:2025-11-14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于11月13日(周四)10:00,在市卫生健康委二楼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天津市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

  孟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新闻发布会。

  健康是民生之本,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和天津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服务优化与品质提升,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局年初经系统梳理,制定了“2025年天津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

  这十六项举措,涵盖了疾病预防、诊疗服务、重点人群保障、基层能力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每一项举措都力求精准对接市民需求,旨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健康服务。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汇报实施十六项举措的具体措施、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接下来,我们请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十六项举措的具体实施情况。之后,我们会安排时间供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淮明生先生;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财务基建处副处长赵宝伟先生;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副处长李涛先生。

  首先请淮明生处长为大家详细介绍医政处负责的相关项目情况。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

  淮明生

  

  各位记者朋友,在天津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中,医政处牵头承担六项工作。

  一是,紧密型医联体内检验检查项目全部互认,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工作,组织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内部相关管理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依据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路径等,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实际,对本机构目前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和项目组套(检查检验包)进行全面梳理论证。截至9月底,天津市域内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539项,纳入京津冀影像检查互认机构数88家,项目数50项,检验互认机构数175家,项目数104项。医联体内,检查检验项目全部互认。

  二是,每区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开设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心理门诊、睡眠门诊等新型门诊,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大力推进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扩容量”,不断夯实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143家医疗机构开设疼痛门诊,47家医疗机构开设麻醉门诊。2025年新增心理门诊40家、睡眠门诊24家;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已设有心理门诊69家、睡眠门诊达到32家。实现全市各区均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服务,保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三是,开通全市统一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举办超过300场次市、区两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主题巡讲“广覆盖”,努力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为了提高公众对常见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调适能力,2025年组建了市、区两级心理健康巡讲专家团,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主题巡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各类心理健康巡讲511场,直接受益群众达44000余人次。通过这种“专家下沉、内容精准、形式多样”的科普模式,我们不仅传播了心理健康知识,更搭建起了专业服务与公众需求之间的桥梁,逐步营造理解、接纳、关爱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化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打造便捷高效的心理支持窗口。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我市于2025年1月1日在全国首批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设置坐席4部,组建了21人的接线员队伍。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来电21000余通,处理高危来电100余通,有效解答了来电者的心理困惑。成功干预多起极端事件,成为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沿哨所”。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热线成为市民身边随时可及、值得信赖的“心理加油站”。

  四是,各区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提高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血液透析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区属三级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特别是向二级及以下医院的下沉,支持、指导基层血液透析服务能力,同时选派相关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确保二级及以下医院能够尽快掌握和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目前我市16个区均有可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的医疗机构。14个区有2家以上机构可提供血液透析服务。

  血液透析质量和安全还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新开设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我们持续加大质量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力度,确保质量和安全,维护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权益。

  五是,大力推进免陪照护服务,全市50%以上三级公立医院提供免陪照护服务,全力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难点问题,解除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发展实际,聚焦群众“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等民生关切,将免陪照护纳入为民服务16项重要举措,市卫生健康委加强与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一,制定了《天津市推进免陪照护服务实施方案》,同步印发《天津市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服务规范(试行)》,推动免陪照护服务标准化、同质化、规范化发展;同时遴选确定15家免陪照护标杆建设医院,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样板”,最终实现以点带面、全域共进。截至10月,全市68%三级公立医院能够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覆盖247个病区、8812张床位,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持续扩大。

  六是,7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医学医疗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截至目前,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已超过90%,满足老年人看病就医需求。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

  孟欣

  感谢淮明生处长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请赵宝伟副处长介绍财务基建处负责的相关项目情况。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财务基建处副处长

  赵宝伟

  

  

  涉及财务基建处的项目有两项:

  一是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成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改扩建工程及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心建设。

  二是取消门诊预交金,试点探索推行门诊“先诊疗后付费”,提高就诊效率。

  第一个项目:市卫生健康委持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如期完成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原址改扩建工程及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心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始终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供给”放在统筹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来系统谋划的,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推动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布局更加均衡,配置总量和结构更加优化。

  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改扩建工程,建设规模近7万平方米,床位 400 张,2025年9月工程竣工并于10月1日开诊。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投入使用后,将重点打造神经系统疾病“三中心一平台”,即:救治中心、培训中心、医学转化中心及国际合作平台,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同时,天塔院区门诊全部由专家接诊,实行分时段全预约制,并推出免陪照护服务模式。

  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与吉兆院区构建“一院两区”的发展新格局,两个院区全面打通资源壁垒,构建资源、人员、技术、信息一体化协同体系,实现检查预约、电子病历、诊疗方案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智能关联。医院的专家团队也将跨越院区限制,实现双院区共享,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心建设项目,是中央资金重点支持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旨在大力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发挥中西医协同发展“旗舰”引领作用。该项目总建设面积为4.32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5年11月工程竣工。建成后,该院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内涵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床位数将扩增442张,应急状态下全院总床位可达近2000张,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常见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水平提升与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推广,使更多患者获益。

  第二个项目:为持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切实减轻患者交纳预交金负担,今年初,我委将“取消门诊预交金,试点探索推行门诊‘先诊疗后付费’,提高就诊效率”作为天津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之一开始实施。

  今年4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向全市卫生健康行业印发了《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的实施细则》,要求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自2025年6月30日起,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并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政策出台后,各医疗卫生机构牢牢把握切实减轻患者交纳预交金负担的政策目标,结合自身诊疗特色、预交金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因素,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政策落地可行、执行有效。各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近3年住院费用数据,区分不同病种、不同医保类型测算住院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一院一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清退门诊预交金501.68万元,入院患者平均预交金额由政策实施前的8403.68元降至7243.77元,住院预交金公示常见病种数量 3319个。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就医信用体系,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门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并要求建立容错机制,对偶发性未及时结算的情况区别对待。我们相信,随着这项便民服务举措的深入实施,“便捷就医”将成为天津市民的常态。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

  孟欣

  感谢赵宝伟副处长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请李涛副处长介绍中医医政处负责的相关项目情况。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副处长

  李涛

  

  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关心关爱儿童健康作出的有益补充,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核心,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有效举措。作为我市2025年卫生健康为民服务16项举措之一,围绕“一老一小”,分别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月龄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75%和85%。具体内涵为:一方面关爱“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整、运动保健等方面开展中医药健康指导。另一方面呵护“小”,为辖区内常住的0~36月龄儿童,分月龄对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在不同月龄向家长讲解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健康知识,传授摩腹、捏脊、迎香穴、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技术,以帮助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祖国的花朵送上贴心“中医护苗礼包”。

  目前,我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建设了中医馆,都能够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逐年提升,覆盖面不断扩大。2025年截至10月底,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老年人为144.19万人,覆盖率为61.23%,已达到序时进度;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适龄儿童为14.31万人,覆盖率为92.56%,已超额完成健康管理服务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基层“中医馆”为主阵地,持续做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将更多“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千家万户,争取让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分量更重!谢谢大家!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

  孟欣

  感谢李涛副处长的介绍。

  下面,由我来介绍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负责的相关项目情况。

  今年,我委将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月”和健康巡讲活动纳入为民服务16项举措,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每年6月份是“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今年,市卫生健康委积极组织全市卫生健康行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和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6月6日我市举办了市级主场活动,采用互动游园模式,将健康表演、游戏、展览、义诊、健康步道等巧妙融合,结合天津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推出健康素养文化墙、健康素养提升主题形象“津津”“康康”等,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活动中还推出了健康素养提升智能体“津康宝”,回答关于健康相关知识的个性化提问。通过手机登录“津康宝”,市民朋友们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学习健康知识。此次活动获得央视等10余家国家及我市主要媒体报道。在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期间,全市卫生健康行业共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惠民活动900余场,51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线下受众超20万,线上互动达900余万人次,营造了全民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浓厚社会氛围。

  健康巡讲由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教委、市文明办共同举办,已连续开展12年。今年,我们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健康问题设置巡讲主题,截至目前,已举办市级精品“健康大讲堂”10场;各区也积极举办“健康大讲堂”,目前已举办149场,预计全年区级“健康大讲堂”将完成160场。市级精品“健康大讲堂”授课师资均为国家级和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在组织现场讲座的同时,还通过线上直播、新媒体等方式扩大受益范围,每场直播观看人数都在2万人次以上。为充分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今年在市级大讲堂场外还增设健康咨询服务,邀请市区两级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受到了居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也将持续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探索健康传播新方式方法,努力让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今年年初,市卫生健康委定下工作计划,其中之一是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要让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医院越来越多,看病更方便。现在这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财务基建处副处长

  赵宝伟

  

  群众关心的核心还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始终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供给”放在统筹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来系统谋划,不断巩固区域医疗资源“新高地”,抢攀国家级医学“新高峰”,努力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持续增大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2025年有一些建成的项目,还有一些在建设中以及2026年即将开工建设的储备项目,我简要向大家报告一下:

  一是,在“中心城区”方面。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改扩建三期工程、市安定医院亚健康中心、市疾控中心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等10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医科大学总医院病房改造提升项目,计划2026年开工建设。

  二是,在“滨海新区”方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二期工程项目、第五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等7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泰达医院改扩建工程,计划2026年开工建设。

  三是,在“环城四区”方面。市海河医院甲楼传染病区等改扩建工程项目计划12月底工程竣工,2026年上半年开诊;市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新址扩建项目、津南医院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等5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

  四是,在“远郊五区”方面。蓟州区中医医院新建工程计划12月底工程竣工,2026年上半年开诊;中医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中医一附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和宁河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宁河区中医医疗集群建设项目,计划2026年开工建设。

  上述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使用,将会很好的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助力提升全市防病治病的水平。

  天津日报记者

  为什么要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请简要讲一下为此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

  淮明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龄人口和老年人就医需求随之增加,在提升老年医学服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及时转变医疗服务理念,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我们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理念向多病同治、全周期管理和适老化服务方向转变。老年医学科建设是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印发相关文件对我市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强指导;适时召开业务会议推动、调度;组织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组织市老年医学质控中心对我市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开展调研,并加强指导和质量控制。截至目前,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已超过90%。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全国“敬老文明号”和“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表彰决定,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今晚报记者

  免陪照护服务都能提供哪些服务?由谁来承担?适用哪些人群?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

  淮明生

  免陪照护服务主要是为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住院患者提供的基础生活照护,例如协助进食、个人清洁、洗浴、如厕等。免陪照护服务主要由专业护士和/或医院聘用的经过培训的医疗护理员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承担。

  该服务主要适用四类住院病人:一是自愿选择免陪照护服务且经医学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二是病情稳定,但有生活照护需求的患者;三是住院期间无家属或监护人陪护的患者;四是经医院专业评估认为需要免陪照护服务的患者。

  该项服务的规范开展,有助于减轻患者在院期间的家庭陪护负担,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焦虑,改善患者及家属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健康报记者

  为民服务16项举措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提供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除此之外,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我们还有哪些工作?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副处长

  李涛

  

  在我国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治未病是中医药重要工作内容,是传统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深受民众广泛喜爱与认可。“十四五”期间,市卫生健康委以“五个着力”为抓手,着力完善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着力推广标准化治未病方案、着力构建三级质控网络、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着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推动中医治未病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尤其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便捷百姓就近健康服务需求,分批次培训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20项,涵盖心脑血管、妇科、儿科等12个科室;遴选推广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10项,中医药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体重超重适宜技术23项;举办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三伏贴)、膏方等培训班,制定首批推荐膏方30个。

  市卫生健康委于11月11日,启动2025年膏方节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膏方传统制作工艺展示、膏方常用精品饮片展示、治未病产品展示、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市民科普治未病和中医药文化知识。立冬之后天气渐冷,用膏方进补正合时宜,冬季膏方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具有“调”和“补”两大作用,可调和脏腑气机以祛邪,可滋养脏腑之本以补虚,从而充分发挥防病治病的目的。

  今年是天津市第三届膏方节科普宣传活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同步开展,欢迎广大市民就近到医疗机构参与体验。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处长

  孟欣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今天我们围绕“卫生健康为民服务十六项举措”举办首场新闻发布会,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市疾控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其他处室介绍相关项目落实情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原文链接:https://wsjk.tj.gov.cn/XWZX6600/YQFKDT1752/202511/t20251113_71777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