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医科普|血糖波动记住“2244”
发布时间:2022-06-01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有人将血糖波动形容为“一个人在冰山火海里来回穿梭”,可想而知,血糖波动大比持续的高血糖更可怕。众多科学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大,可能会增加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高低的变化,人体一天中的血糖水平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首先,血糖存在昼夜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另外,血糖与进食密切相关,通常餐后 血糖较餐前升高,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血糖水平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到第二 餐前降到最低,如此重复。因此,即使血糖调节功能正常的人,每天每时的血糖值也 略有不同,但是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生活中,糖友可以记住“2244”来判断自己的血糖波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2”是短期血糖波动,指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值小于2.2毫摩尔/升;“44”是一天血 糖波动,指每天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变化幅度小于应4.4毫摩尔/升。如果超过“2244”,说明糖友当日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引起重视。
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是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因此,做好血糖监测非常重要。
监测血糖要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不同的糖友需实行个性化的监测方案。例如,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可监测餐 前血糖;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的人,或是需要了解饮 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人要密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晚餐前注 射)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胰岛素治疗成果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可以加测夜间血糖。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 状况的“金标准”,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1次。
糖友们平时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同时,糖友每天应保持半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不空腹运动,且备好含糖食物,预防低血糖发生。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205/t20220517_27117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