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五谷杂粮 > 急救车上漳州一夜

急救车上漳州一夜

发布时间:2022-08-27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拉响警笛,120急救车载着医护人员向目的地飞驰。

  

  现场急救后,120急救车将病人转送医院。

  

  病人移交给医院后,医护人员填写交接单。

  “收工了。”早上9时30分,市急救中心3楼值班室,陈坤伟换下了白衣白裤,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原本8时30分交班,在临交班前的4分钟,他又接到了一个急救任务,这一来一回,一个小时过去了。

  脱下工作服,陈坤伟是个爱聊天的“90后”小伙,而穿上“120生命救护”的白衣,他就是一名从业已10年的专业急救医生,是“跟死神赛跑”的人。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漫长而平凡的夜晚,陈坤伟和他的伙伴们——一名护士、一名担架员、一名司机和一辆急救车,共急救运送了6名病人。在病人和医院之间,“120生命救护”们架起了一座座生命桥梁。

  在8·19中国医师节前夕,记者跟随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医护人员,亲历并记录急救工作的点点滴滴。

  三分钟内,从接电话到出发

  “19时53分,流水号:220816zx7374,地址:天宝大寨村。联系电话:×××,患者:无名氏。主诉:疾病判断……”

  随着对讲机和手机短信同时收到急救任务单,陈坤伟医生的4人团队瞬间“飘移”到一楼急救车旁。下一秒钟,这辆装载着药品和急救设配的急救车,已驶出市急救中心大楼,赶往目的地天宝大寨村。

  “从中心接到市民电话,到我们出发,一般在3分钟以内。”陈坤伟已连续上班近12小时,跟记者说话的同时,眼睛一直盯着方向盘旁车载GPS系统的画面,上面显示着救护车的实时位置。“一个班次24个小时,一直都处于赶路和急救的状态。这24小时虽然高度紧张,但也过得很快。”

  伴随着闪灯和鸣笛,急救车开得飞快。记者紧紧抓住车顶的栏杆,陈坤伟和护士黄惠梅却“稳如泰山”,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坐姿。“这么多年了,早已习惯和急救车‘同频共振’。”

  到达目的地,车门一开,4人均已翻身下车。陈坤伟和黄惠梅查看病情,担架员林军辉随即把担架抬进屋内。病人患有糖尿病,自行服用胰岛素过后,突然大汗淋漓,随即昏迷。陈坤伟马上判断患者由于药量过多导致血糖降低过快。打开药箱拿出血糖仪,一测,血糖1.8,危险!“马上静推葡萄糖!”三人默契配合,葡萄糖注射进患者体内,不到一分钟,患者已苏醒。

  随后,病人被送往第909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夏季,每晚总能碰到一两个醉汉

  21时03分,回程路上,屁股还没坐稳,下一个任务又来了。车祸,益民路和漳华路交叉路口,两辆电动车相撞。司机郑艺聪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在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附近嘛!”急救车猛地一掉头,往回驶去。

  在4人团队看来,急救任务像今天这样“无缝衔接”是常有的事。急救中心每天固定有2个团队正常值班,2个团队应急待命,其余团队24小时在家待命,随叫随到。正常值班中,每个团队平均每个班次出车达22次,平均1小时出1次任务。

  24小时连续值班,对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急救医生们最怕的,是上夜班时遇到醉汉。“特别是现在夏季,每天晚上都能碰到一两个醉汉。”陈坤伟说,几乎每个急救医生,都有那么几次令人“难忘”的接醉汉经历。“有些醉酒患者情绪激动,出诊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不到5分钟,急救车到达车祸现场。一名男子跌坐在路旁,无法站立,脚踝处有个3厘米左右的伤口。“这里疼不疼?”陈坤伟用手捏了捏男子的关节处,“还好,应该没骨折。”随后,从药箱里拿出纱布,对男子脚踝处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就近送往第909医院急诊科。移交给院内的医生后,陈坤伟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填写患者的交接单。笔在表格上飞速移动,记者还没看清写什么时,陈坤伟已完成了填写。“填写了无数张,就算闭上眼睛都能知道哪里要填什么。”

  去哪家医院,医生与家属的分歧

  “新浦路,一名患者中风,家属要求送市医院。”回到急救大楼不到15分钟,21时58分,对讲机响起,急救车再一次出发。

  在新浦路,离中医院不是更近吗?为什么要送市医院?而且还是中风。仿佛是在回答记者内心的疑问似的,陈坤伟发话了:“我们等下看下患者的情况,严重的话就近送中医院。”

  还好,情况并不十分危急,患者意识清楚,只是语言开始混乱不清,家属及时拨打了120。“送市医院。”陈坤伟再一次发话。

  “在情况不危急,患者情况尚可的时候,我们尽量照顾家属的意愿。”然而,家属和急救医生经常就“去哪家医院”意见不一。“家属总是希望送到他们心目中认为‘更好’的医院,这就跟我们考量的标准不一致。急救医生的第一要务是救治病人。”陈坤伟解释,急救车上的急救设备和药物毕竟有限,如果患者情况危急,在做完紧急抢救后,马上送到最近的医院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的转送原则是‘就近、就急、就专科特色’,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酌情考虑家属意愿。”

  把患者送往市医院,再回到急救中心,已将近23时。此时的夜空已看不见月亮,依稀有几颗星星,在暗黑色的背景反衬下显得愈发明亮。陈坤伟的4人团队,无暇欣赏星星,上了大楼,等待下一个急救任务。(闽南日报记者 陈婉真 文 严洁 图)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208/t20220819_59783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