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健康保健 > 坚持科学补碘 预防碘缺乏病

坚持科学补碘 预防碘缺乏病

发布时间:2023-05-20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5月15日是“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而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碘缺乏病是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

  自1994年起,我国设立防治碘缺乏病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防治疾病的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有效推进了碘缺乏病的防治进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环境缺碘地区,如果没有持续的科学补碘措施,碘缺乏病可能会卷土重来。

  碘缺乏危害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有“智力元素”之称,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大脑发育从胎儿期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呆傻症)、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

  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先天畸形等。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食用碘盐可补齐“短板”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环境(水、土壤等)中几乎都缺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孕妇更要注意碘的补充。随着孕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孕吐、孕早期食欲不振等影响,孕妇容易出现碘摄入不足,因此更要加强补碘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孕妇应多吃海带、海鱼、紫菜、贝类等海产品,以及鸡蛋、牛奶、卷心菜、花椰菜、白菜、菠菜、青椒等含碘元素的食物,缺碘严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补碘。

  科学认知远离误区

  误区一:沿海地区不缺碘,可以不用碘盐。

  沿海居民虽然食用海产品相对较多,但并非所有海产品含碘量都高。以经常食用的鱼、虾等动物性海产品为例,每100克含碘量只有不到20微克,甚至低于鸡蛋。含碘量最高的海产品是海带、紫菜等海藻类食物。

  我国部分沿海省市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居民从膳食当中摄入的碘量,并不能达到碘的日常需要量。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0%以上来自碘盐,如果不食用碘盐,97%以上的沿海居民患碘缺乏病的风险都会增加。因此,沿海地区居民也需要坚持食用碘盐。

  误区二:日常膳食中碘摄入量足够,不必单独食用碘盐。

  有人认为,只要每天正常吃饭,就可以满足身体对碘的需求,额外通过食盐补碘将会造成碘超标。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不食用碘盐的情况下,即使是鱼、虾摄入较多的沿海地区,成年人膳食碘的摄入量也远低于建议摄入量。因此仅靠吃饭而不食用碘盐,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每天对碘的需求,仍要坚持食用碘盐。

  食用无碘盐要遵医嘱

  加碘盐和无碘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入碘强化剂,包括碘酸钾、碘化钾和海藻碘。加碘盐是指将碘强化剂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配制而成的盐。按照我国《食用盐碘含量》的国家标准,在食用盐中加入碘强化剂后,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允许波动范围为±30%。

  无碘盐是食盐中不含碘强化剂的食盐,外包装上会特别标注“无碘盐”三字以示提醒,营养成分表上也没有碘,供甲亢患者等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需要减少碘摄入的人群食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食用无碘盐应该遵医嘱,并非患有甲状腺疾病就要食用无碘盐。

  正确存放和食用很重要

  加碘盐是将碘以碘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盐中,但碘化物在食盐中不能稳定存在,如果保存或食用方式不正确就会造成碘流失。光照、高温等都可能造成碘挥发,从而让加碘盐失去补碘效果。

  要减少碘盐中碘的挥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棕色遮光瓶或陶瓷罐,并且盖好盖子。

  2.碘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处,避免潮湿、日晒和高温的影响。

  3.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随吃随买,恰当储存。

  4.炒菜时应在菜即将出锅时再加入碘盐,以减少碘挥发。

  

  文:河北省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陆辉

  

  (转载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535581412176624846&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2eccbd15fc0a88442000m&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3535581412176624846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wjw.xinjiang.gov.cn/hfpc/jkcj/202305/949f9cf634f1497a92ad0267dd997f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