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防控知识科普
发布时间:2023-07-22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流行,2022年5月以来,非洲以外国家陆续报道猴痘病例,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近期,我国多地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民众应了解猴痘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积极做好防控。
一、猴痘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动物和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猴痘病毒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与动物之间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体液、皮肤或内部粘膜表面(如口腔或喉咙)、呼吸道飞沫而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人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也有可能感染。
二、猴痘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5至13天,最长可到21天。疾病发热阶段通常持续1至3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发热阶段后进入皮疹阶段,在面部、口腔、四肢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1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三、猴痘的治疗方式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至4周内自行消失。
四、猴痘的预防
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四是提高疾病认识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307/t20230720_89682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