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之后,落实防病措施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3-08-05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近日,我国多地遭遇台风强降雨袭击,我省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暴雨后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洪涝灾害之后,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很重要,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健康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最好饮用白开水、瓶装水、桶装水;若条件有限,需用明矾或漂白粉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才可饮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吃被雨水淹泡过的食物,特别要注意冰箱内的食物,若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雨水过后,野生蘑菇生长旺盛,切勿采摘食用。
二、做好生活场所消毒。要做好家庭、外环境清洁消毒,家中进水导致厨具、餐具浸泡,应消毒后再使用,可用煮开的水中完全浸泡15分钟以上。重点场所(如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室内地面、墙壁和物体表面清污后消毒,空气以通风为主,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可定期消毒;对受淹水源、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全面进行消毒。建议首选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高效消毒剂,也可以选择其他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的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规范执行,且注意现用现配。外环境一般情况下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做消毒处理;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要及时清除和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粪便,对设置的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要有专人负责,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清运等管理工作。要及时处理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
三、大灾之后防大疫。洪灾发生后,要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下水劳动时,应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极易诱发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如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应擅自服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要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尽量避免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预防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308/t20230803_90564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