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消费监督 > “心累”的时候,试试这样调适|科普时间

“心累”的时候,试试这样调适|科普时间

发布时间:2023-09-16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认识心理疲劳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亲友、同事提到一个词——“心累”。

  身心本是一体的。在身体极度疲劳的状态下,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变得糟糕。同样,在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我们也会感到身体疲惫。后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累”状态,更准确的表述是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也被称为“精神疲劳”,是指由于脑力劳动繁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或者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倦怠现象。

  英国心理学家海德费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单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疲劳十分少见。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造成人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如家庭关系不和睦、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遇挫折等,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害怕在竞争中失败,所以学习、工作过度,导致精神紧张,也是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

  简单测一下

  如何了解心理疲劳的程度呢?以下测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1.客观指标

  在生活或工作过程中,累积的心理疲劳会导致人出现失误甚至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可以留意生活状态,评估工作绩效,以此来推测个体的心理疲劳程度。

  2.生理指标

  我们的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神经功能,与心理疲劳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包括能耗率、呼吸率、心率、皮电传导水平、脑诱发电位、肌电等生理指标的数据变化,来评定心理疲劳的累积状况。

  3.感知觉指标

  心理疲劳增加,会影响我们的感知觉能力,降低心理感知觉指标,如视觉频率感知、反应时感知、皮肤敏感距离感知、神经反射等,表现为对外环境刺激不敏感,反应迟钝等。

  4.个人主观感觉

  就是将我们主观感知到的心理疲劳(如体力不支、乏力等)的特征描述出来。与其他心理疲劳测定方法相比,主观评定具有省时、简易可行的特点。如果您对自己的状态不是很确定,可以寻求心理门诊等专业机构的帮助。

  心理疲劳不仅是精神心理问题,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隐患。受心理疲劳影响的人群,在长期的精神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以及较为负面的情绪影响下,心理症结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容易出现精神萎靡或恍惚,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一些心理疲劳的早期表现时,一定要重视起来并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保持规律 适当放松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建议。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309/t20230904_92589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