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3-10-21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这些重点人群及场所要特别注意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什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A组24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表现眼结膜高度充血、眼睛疼痛、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该病发病急,通常感染病毒后一两天内就会发病,病程一般在7天至10天左右,预后良好。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发病2周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手帕、面盆、毛巾、浴池或泳池水等方式传染。
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短,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眼部刺激症状重,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痒、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眼屎较多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个人卫生用品,使用流动水洗手、洗脸;养成勤洗手、常手消的习惯。
2. 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
3. 若家庭成员患病,所有用具应消毒处理并单独使用,特别是毛巾应煮沸消毒,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用品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 流行期间,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公共用品后要洗手,不揉眼、不搓脸,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 如若出现眼睛异物感、充血、流泪、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310/t20231020_94072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
- 2024-12-25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