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季来了 别忘打疫苗
发布时间:2023-10-22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秋天,低温、低湿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随着天气变冷,人们倾向于待在室内,人群密集和不良的通风条件增加了病毒在封闭环境中传播的机会。因此,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么,这个季节有哪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呢?对应的疫苗接种手段又有哪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流脑的主要传播形式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流脑病例报告。该病以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发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0%以上;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流脑的潜伏期为2~10天,一般为3~4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囟隆起。
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感染性休克。查体可见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在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情况下,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的病死率仍可达9%~12%,脑膜炎球菌菌血症的病死率则高达40%以上。幸存者中20%以上的人伴有永久后遗症,如听力丧失、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丧失等。
流脑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目前,我们国家免费流脑疫苗接种程序为6月龄和9月龄婴儿接种流脑A群多糖疫苗,3周岁和6周岁幼儿接种流脑A+C群多糖疫苗。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的孩子,可前往当地预防接种门诊,由医务人员根据补种者的年龄进行补种。
接种疫苗后,少部分人会出现接种部位的局部反应,包括红、肿、痛等,一般1~2天后会自行消失;少部分人接种后会有发热;个别人接种后会发生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面色苍白、乏力、心跳加快或眩晕,但此种情况罕见。接种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时,应立刻就医,并与疫苗接种单位联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发热前常有畏寒,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每年流感流行毒株可能发生变化,流感疫苗成分会根据当年流行的毒株进行相应调整,且既往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之后保护效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可以持续获得免疫力。
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剂次与接种者年龄及接种疫苗类型有关。
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大家应当在当年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重复接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该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主要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孕妇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人群普遍容易“中招”,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病愈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腮以腮腺肿大、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少部分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1~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因唾液腺管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病毒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有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并发脑膜脑炎或脑炎者,常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重症者可发生死亡。
该病是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预后一般良好,但也有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预防疫苗是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即麻腮风疫苗)。儿童在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外,注意室内通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可有效预防流腮的发生。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注意保暖、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远离病原体,而及时接种疫苗,则是让自己和家人远离传染性疾病、安稳过秋天的最佳帮手。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主治医师葛子若主任医师陈志海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wjw.xinjiang.gov.cn/hfpc/jkcj/202310/69c2a791877c45a8a387b22a3e9be8a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