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城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探索健康服务新行动新模式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3-12-01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关于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扩面的通知》提出的县域医共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形成以人为本的闭环服务链的工作部署,以及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部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诊疗格局,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县域医共体(简称县域医共体)积极探索卫生健康服务新举措、新模式、新方向,加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度,持续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新结构。
新行动
开展“健康保障社区”项目
随着慢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完善慢病防治体系,促进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为推进健康临城建设,结合“四型”机关建设活动,临城县县域医共体开展“健康保障社区”项目。
此前,通过多年建设,由临城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的临城县第一医共体已通过2023年第一批国家县域慢病管理中心认证,实现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肾脏病等6种慢病人群的统一管理,可为慢病患者提供整合服务,初步实现慢病的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
汲取临城县第一医共体经验,“健康保障社区”项目创新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模式,以县域内慢病患者管理为重点,通过与社区共同举办“健康保障社区”项目签约授牌的形式,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作为“健康保障社区”项目的核心主体,临城县人民医院将继续发挥县域内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健康保障社区”项目平台,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需求,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让“健康保障社区”项目“筑”进群众的心坎里。
新模式
提供连续性同质化医疗服务
在机构建设标准化、分工协作规范化、质量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县域医共体着力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连续性医疗服务。为此,县域医共体打通患者下转通道,建立医共体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
每周二和每周四,县域医共体都会下派业务骨干到联合门诊坐诊。为了给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联合门诊医生会把急性病康复期患者及时下转至联合病房。在联合病房,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同质化后续治疗。
此举促进县域医共体内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以及对应科室的垂直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健全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县医共体持续加强门诊服务质量、住院服务质量、出院后服务质量管理,以及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新举措
组建家庭健康指导员团队
近年来,立足群众需求,临城县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拓宽家庭医生服务范围。其间,借助基层医务人员力量,县域医共体创新成立家庭健康指导员团队。
该团队以临城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由来自8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组成了78个家庭健康指导员团队及427个巡诊小分队。其中,巡诊小分队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定向服务,通过传播健康理念、传授健康技能等方式,帮助基层百姓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是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组织协调作用,把健康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不断健全个性化服务内容,注重服务质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定制化医疗服务,让百姓更有“医”靠。
二是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家庭健康指导员在保障百姓健康中的积极作用,贯彻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传播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是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家庭健康指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家庭健康“明白人”,帮助百姓提升健康素养,最终实现全民健康。
随着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下沉,高质量家庭健康指导员团队服务离群众也将更“近”一步,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结下硕果,显著提升基层百姓健康水平。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sxdt/39990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