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用植物园: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喀斯特特有药用植物岩黄连线粒体基因组的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22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当前,有关岩黄连的研究多集中于种子繁殖、有效成分生物碱药理活性解析等方面,鲜有分子生药学相关层面的研究,严重制约了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岩黄连课题组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了论文,成功组装了岩黄连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后的岩黄连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87,939 bp和190,564 bp。岩黄连线粒体基因组可组装成单环,共编码65个基因,其中包括40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人员分析了该基因组的基本特性、细胞器基因组间的序列迁移和在科属中的进化亲源性等属性,并以“RNAediting events and expression profiles ofmitochondrial protein-coding genes in theendemic and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Corydalis saxicola”为题,于2024年2月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李翠主任技师、刘寒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张占江研究员、雷明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广西特色药材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项目、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的共同资助,研究结果丰富了罂粟科紫堇属和喀斯特特有药用植物的亚细胞器基因组数据,为未来基于亚细胞器基因组的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ia Bunting)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喀斯特区域。岩黄连以全草或膨大的根茎入药,味苦似黄连,故得此名,药材名同植物名。作为特色的壮、瑶、苗等多种民族药,岩黄连具有清热止痛、祛毒消炎、健胃止血等功效,对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xwdtzs/t181613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