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质量安全 > 高温防暑,走出误区,不踩雷

高温防暑,走出误区,不踩雷

发布时间:2024-07-23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防暑那点事儿。

  什么是中暑呢?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的环境下,机体发生热平衡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进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呢?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或运动的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等都容易诱发中暑。

  什么样的季节和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呢?

  中暑多发于夏季(6-8月)。当温度和湿度都较高时,中暑发生的几率也会更高。

  婴幼儿,50岁以上人群,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高温天气时处于剧烈活动或室外暴露工作的人群,饮酒或服用影响机体散热或出汗(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的人群,都属于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群体。

  因工作性质、生产工艺要求,不能按规定停止高温作业或不能暂停高温时段露天工作的人员及单位,建议针对高温危害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减少劳动者的高温接触时间,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群防护措施,同时做好高温中暑的应急准备工作。

  

  出现中暑我们应该怎样开展紧急救助呢?

  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可使用这四步急救法:

  01“移”

  首先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位置(如走廊、楼道、树荫下等)或空调房内,远离高温环境,同时解开患者衣物,将双脚抬高,使其平躺休息,如果病人有呕吐现象,则让其侧躺,保证呼吸畅通;

  02“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毛巾裹住冰块,敷在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处;

  03“饮”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饮用一些运动饮料或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注意不要猛饮、多饮,以防止引起呕吐、腹痛等症状,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04“擦”

  用凉水或冰水反复擦拭病人身体,扇风进行降温,每10分钟测一次体温,一旦体温低于38℃,需停止一切冷敷降温措施,以免导致低体温。

  若出现头晕、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尽快降温,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在等待救援期间,还要进行快速、有效、持续的物理降温,要知道严重中暑意识不清之后30分钟内若体温无法降下来,就非常危险了。如自行运往医院,在运送途中应积极采取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减少损伤、保护重要器官争取时间。

  

  TIPS:走出误区,预防中暑不踩雷

  误区1 中暑的人,体温都高

  真相: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正确做法:

  此时患者仍然需要降温,应立即饮用清凉不含酒精的饮料,适当通过湿敷、泡澡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换上轻便宽松的衣服,充分休息。       

  误区2 来瓶冰镇啤酒或冰镇可乐,咕嘟咕嘟灌下去,消暑解渴,一个字“爽”!

  真相:

  饮用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并不能达到给机体补充水分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失水,也就是俗称的“越喝越渴”。另外,饮用冰镇饮料还有可能引起胃痉挛。

  正确做法: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少每小时喝2-4杯(500-1000 mL)凉水或淡盐水,尤其是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可少量多次地饮用运动饮料。当然,由于某些疾病导致需要限制液体摄入及需要低盐饮食的情况,则应咨询医生。   

  误区3 天太热,吃点水果就行了

  真相:

  高温天气下更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尤其是蛋白质,只吃水果可不行。

  正确做法:

  少吃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但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误区4 吹空调不健康,吹电扇就能防暑

  真相:

  电扇确实可以促进散热,然而一旦环境温度升高到32℃及以上的时候,防暑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时,尽量待在有空调的室内,除了家里,商场、超市、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也是避暑的不错选择。还可用凉水擦身降温。对于家庭“煮”妇(夫)们,如果长时间烟熏火燎地做饭,应特别注意多喝水,并经常离开厨房透气,或者想办法让空调的冷气进入厨房。 

  误区5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让我们跟阳光玩游戏吧!

  真相:

  贸然在高温环境里活动,常常会导致胸闷气短,心跳加速甚至晕倒,夏季户外活动时,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到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里最好避免外出,如要外出,最好选择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多在背阴处活动,避免阳光直晒。如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活动,应逐渐增加强度,逐步适应环境。

  如果想锻炼对高温更好的耐受力,应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或在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如果未来需要去炎热地区工作,应有一个适应气候的过程,再进行强度大的工作。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ggfw_49562/zsyd/yfzs/t187351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