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报:着力提升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质效
发布时间:2024-11-09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程胤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在全面归集信用风险信息、优化完善分类指标体系基础上,持续加强分类结果的多维综合运用,有效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一、抓重点,促融合,提升专业领域监管水平
运用分类结果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在食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领域出台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把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作为量化评分或定性判定的重要指标。比如,将企业信用风险分值与食品安全风险分值融合,确定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平均每次检查发现问题数由2022年的2.7项提升至5.5项。
吸收分类指标优化专业领域监管。在网络交易、广告、知识产权等领域建立分级分类指标体系,融入基础属性、经营状况、监管执法等通用型指标,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拓展至其他业务领域。
共享分类信息助力其他领域监管。在生态环境监测、粮食生产经营、人防工程建设等领域,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将信用风险信息和分类结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实现分类结果的共享共用。
二、抓场景,促协同,提升市场综合监管水平
强化分类结果在部门联合抽查中的运用。制定“一业一查”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作为跨部门综合监管的重要机制。2022年以来,全省运用分类结果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的任务占比达97%,覆盖32个政府部门,联合抽查问题发现率达40%。
推进分类结果在触发式监管中的运用。将“四新经济”中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单独建库,除投诉举报等负面情形触发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
创新分类结果在穿透式监管中的运用。在食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开展试点,将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情况和分类结果作为事前风险防控和事中精准监管的重要依据,着力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三、抓激励,促发展,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
建立守信正向激励机制。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纳入“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信用标准体系。将“信用风险低”作为信用合规示范企业的培育条件,在金融、财政、税收等9个方面实施30项部门联合激励措施。
探索信用积分管理。指导试点地区聚焦“首位产业”,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基础上,建立信用积分赋分清单,对45家信用积分良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服务、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给予帮扶。
推行监管白名单制度。综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和行业风险评估情况,在养老服务、邮政快递等行业试点建立白名单,日常监管以非现场检查为主,专项检查以部门联合的形式开展,营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
原文链接:https://amr.ah.gov.cn/xwdt/mtjjx/twbd/1496822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
- 2024-12-25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