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七十载 踔厉奋进新时代 ——海西州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2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海西州建州70年来,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核磁共振、CT、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长。
1954年,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屈指可数,由“赤脚医生”肩负医疗重任,走村串户,上门接诊,一支针管、几块纱布、少量药物,便是那时守护生命的标配,条件之简陋不言而喻。 如今,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5个,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形成城镇居民“步行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的服务模式。
卫生投入逐年加大,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支出由 2012年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8亿元,政府、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例增加到75.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 24.5%。
全州医疗机构现有床位317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6.74张。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达5622名,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9人、执业(助理)医师3.65人、注册护士3.75人。
15家公立医院中,2家公立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11家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17年,海西州公立医院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得中央和省财政奖励资金1000万元。
海西州“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2013-2017年度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地区”,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九部委通报表扬。
分级诊疗新模式全面推行。全面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公办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零加成销售,有效破除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整合州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2个紧密型医疗健康集团和5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促进优质资源、患者“双下沉”,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双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增强。
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建成重点专科8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省县共建特色专科20个、县级专科39个、高海拔地区专科项目20个。
建成州人民医院、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形成“多中心协同救治”体系,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形成急危重症在州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的诊疗新格局。
三、中蒙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在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蒙藏医馆的基础上,建成17家“旗舰中医馆”和88家中医阁,100%的州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蒙藏医药服务,中蒙藏医药适宜技术广泛普及。
聚焦推动中蒙藏医药科研创新,成立州蒙藏医药研究室,与省藏医药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3家民族医院建成院内制剂中心,317种院内制剂纳入医保目录,128种院内制剂允许在全州范围内调剂使用。
四、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全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最初的15元提高到94元,老年人健康管理人群由65岁以上扩大到60岁以上,服务项目由最初的3类增加到15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全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专病专防策略有效落实,危害程度逐年减弱,实现连续19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的重要成果。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海西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组织动员全州各族人民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最终胜利。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6个,家庭医生691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州人均期望寿命达75.1岁。
五、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人才兴医”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强化省内外三级医院智力帮扶,加大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通过“传、帮、带”更加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实施柴达木英才·卫生健康人才计划,卫生健康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聚焦疑难病、常见病救治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延伸引才视角,浙江、辽宁、江苏及省内34家三级医院与全州14家公立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百余名省内外专家持续在州县两级公立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
六、健康海西行动扎实推进。
70年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为群众守好健康之门,全力推进健康海西行动,全民健身、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广,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49%。
坚持以创促管、以创提质,以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管理制度,城乡人居环境卫生状况发生巨变,我们的海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国家卫生城镇7个,省级卫生城镇27个。
以国家抽检计划稳步推进双随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健康海西蓝盾护航”系列行动,切实维护良好的医疗卫生行业秩序和群众健康权益。
七、重点人群健康福祉不断增强。
近十年,全州完成宫颈癌筛查11.5万人次,乳腺癌筛查8.1万人次;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017年,在全省率先免费开展民生五项基因检测项目,婚前医学检查率从2018年的7.09%提高到55%,新生儿出生缺陷比例显著下降,人口质量不断提升。
2017年以来,累计为全州5.2万名适龄婴幼儿免费发放儿童营养包,进一步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现状,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落实卫生健康乡村振兴保障政策,全州一般脱贫户、重点监测对象入户核实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为100%,3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四种重点慢病患者签约随访率均为100%,牢牢守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两个底线。
八、卫生健康信息化扩面提速。
70年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实现从注重医院信息化向全民信息化转变,从单个系统向多软件转变,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优质、可及。
建成海西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州14家公立医院、4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在全省率先实现“智医助理”辅助诊断系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得到精准诊治。
建成区域影像和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诊疗新模式全面推行。获批建设海西州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贯通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公立医院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建立远程协作关系,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笃定信念 展望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站上新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大使命任务,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资源下沉和系统协作,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和能力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原文链接:https://wsjkw.qinghai.gov.cn/zwxx/szdt/202407/t20240723_2158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2-07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