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北京市依托科技赋能 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2025-01-03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数字化提升监管效能,在全国率先推出以“扫码检查”“非现场监管”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监管,着力为企业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
为减轻企业负担,北京市推出“扫码检查”系统。监管部门在行政检查前,只需通过“京办”小程序扫描“企业码”,检查全程便进入线上管理并接受公开监督。该系统整合了北京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和2.6万多名执法人员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可追溯,并通过重复检查阻断提示,避免扎堆检查。企业还能通过“京通”小程序查看检查结果。目前,全市已开展“扫码检查”22.7万次。
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福龙:现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检查数量变少了,过程也更加规范了,我们企业的迎检负担也变得小了很多。
对于一些信用好、风险低的优质企业,北京市还创新推出“白名单”试点改革。针对清单内的企业,除被投诉举报等情况外,各监管部门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目前,已有10.5万家企业纳入其中。
探索运用视频AI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是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的创新之举。数字化监管不但提升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也破解了过去人工现场执法难以全覆盖的问题。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高念东:非现场监管,不是放松监管,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更加精准地提升监管效能。目前,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38%,不但有效集中了监管力量,还大幅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和处置效率。
针对演艺行业“文艺大市场,执法小队伍”的监管难题,北京市通过科技赋能的“非现场监管”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演出中的不当内容。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 王占军:这套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研判、语料库比对,包括假唱、假演奏,变更演员、演出时间、演出曲目,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目前,北京市正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全市31个部门,846项监管数据实现跨部门共享共用。帮助企业减少提交纸质材料13.1万份,努力实现让“政府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原文链接:https://scjgj.beijing.gov.cn/zwxx/mtjj/202412/t20241230_39765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7“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
- 2025-01-07省药监局组织召开药品监管...
- 2025-01-06省药监局核查中心召开党员...
- 2025-01-03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宪法宣...
- 2025-01-02国家药监局召开年轻干部教...
- 2024-12-31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4...
- 2024-12-30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
- 2024-12-302024李时珍中医药大会...
- 2024-12-25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