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网站专题

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 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

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宁夏中医药管理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阵地,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

  深入挖掘讲述红色故事。红色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要结合各地红色资源特点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活动。比如,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富矿”,我们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讲述土地革命时期赣州瑞金沙洲坝下肖村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最后全部牺牲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要整合利用多元教学资源,用活用好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红色故事。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运用联合体,有效拓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平台,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依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起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和决心。

  着力开发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特色课程建设,有计划地开发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是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的内在要求。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和精神资源,整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在课程教学中及时融入相关研究进展,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组建高水平教材编写队伍,充分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地方红色文化教材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案例库和素材库,推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推动当地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开展教师主讲、学生主讲、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将各类文物、场馆中蕴藏的丰富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的实际成效,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引导他们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树牢理想信念。

  精心组织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创新设计展现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创作推广一批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作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项目。比如,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现代采茶戏《有盐同咸》、话剧《钨金》等一批剧目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讲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用戏曲、歌舞、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举办文学周、电影节、艺术展、文艺汇演等各类展演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为红色文化赋能,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展示宣介平台。比如,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多媒体声光等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数字化全景再现红色故事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胜利义无反顾的精神境界,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原文链接:http://wsjkw.nx.gov.cn/ztzl/xbndsjqfjll/dsll/202503/t20250322_48626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