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健康食品在线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健康保健

【汤医科普】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

时间:2025-11-21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秋风拂过,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黄的银杏叶如蝴蝶飞舞,铺就梦幻的“黄金大道”。银杏看似寻常,却是地球上最独一无二、最富传奇色彩的植物之一,集生态、人文、科研与药食价值于一身,是植物界独树一帜的“活化石”。

  一、独一无二的“遗民”

  在植物分类学中,银杏是名副其实的“独苗”,它属于裸子植物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存活下来的最古老植物。其近缘类群均已灭绝,单属单种,是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素有“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民间有“爷爷种树,孙辈收获”的说法,因此又叫“公孙树”。

  二、亿年存活的“生存密码”

  银杏能活上亿年,自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密码”,这其中既包括独特的繁殖方式,也涵盖了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它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雄树只开雄花,产生花粉,雌树只开雌花结“白果”(种子),保证了花粉传播的精准性。银杏生命力的顽强,最具说服力的当属 1945 年广岛原子弹事件,爆炸后的焦土之上,银杏重新萌芽、恢复生机,成为废墟中最早复苏的生命之一。除了抗极端环境,银杏对病虫害、汽车尾气、烟尘等污染也有极强的抵抗力,成了城市里的“行道树明星”。

  三、药食两用的银杏果

  银杏的种子,即我们常说的 “白果”,既是餐桌上的食材,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但需注意的是,白果毒性较强,成人过量食用(尤其是生吃)可能引发中毒,儿童误食 5 颗以上就可能出现不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在食用和使用过程中暗藏 “陷阱”,需格外谨慎。

  白果的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是当时的宫廷贡品。元代《食物本草》首次称其为“白果”。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白果的名称由来和特性:“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作为食材,白果的食用方式多样,可炖汤、煮粥,风味独特。作为药材,白果味甘、苦、涩,平;有毒,有敛肺定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哮喘、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尿频、遗尿、白带过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过,白果的“坑”也不容忽视。白果的外果皮中含丰富的脂肪酸,经分解后会产生丁酸(粪便特征气味)、己酸(汗臭味)、丁酸甲酯(菠萝腐败味)和己酸甲酯(奶酪酸败味)等物质,混合出脂肪变质加水果腐烂的刺鼻气味。

  四、银杏果的食用小妙招

  未经炮制的银杏果(白果)中含有银杏酸、氢氰酸、致敏蛋白等毒素,皮肤直接接触白果汁液易引发皮炎,食用不当(生吃、过量)则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食用白果前需戴手套剥去外壳和绿色胚芽,再用开水煮沸去除毒性后进行烹饪。

  1.椒盐白果。方法:敲破白果壳,炒锅中放入花椒、盐、少许味精,倒入白果,中火炒至成熟即可。

  2.牛腩白果煲。方法:牛腩洗净切块,入油锅小火煎至表面变色;白果提前清水浸泡一晚并剪口,放入炒锅小火炒至果壳裂开,取果肉;将果肉、牛腩一同放入砂锅,加香叶、八角、花椒、葱姜、土豆块、西红柿块、少许酱油和盐,倒入清水,炖煮 60 分钟。

  注意:白果即使是熟食也不可过量,每次食用量建议控制在6g以下。其中成人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12粒,儿童不超过5粒,5岁以下幼儿应避免食用。

  五、银杏叶的药用价值

  银杏的价值不止于果实,银杏叶的药用记载同样历史悠久,中医应用已逾千年。中医理论认为银杏叶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等病症。如今银杏叶口服液、银杏叶滴丸、银杏叶片等药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

  结语

  银杏不仅是植物界的 “活化石”,见证着地球生命的演化变迁,还以药食同源的独特价值滋养着人类,既蕴含着顽强生存的生命智慧,也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兼具生态、人文与药用价值,是自然赠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511/t20251120_42889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健康食品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健康食品在线网 jksp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1927号-8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